跳至主要內容

政府資料開放平臺

「永昌堂」首建於明宣德年間(CE1435),是陽翟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。興建原有乃宋朝乾道元年(CE1165)之大宗祠堂「五恆祠堂」,毀於倭寇入侵,族人因修建意見不合,未加重建,後來信房中巷一系於明宣德年間(CE1435)興建「永思堂」,信房前房也於同年興建「永昌堂」,嗣後數百年間,歷經兵燹,幾經修葺,至民國二十年左右,旅印尼華僑厚仲叔公捐資重建,工程進至一半,厚仲叔公突發異想,要建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,於是重新設計,拆除重建,就此,一座中西合壁,獨具風格的宗祠,於民國二十四年落成,西廂房浯陽小學校,亦於二十五年完竣,共耗資一萬二千銀圓全由陳厚重先生一肩獨任。 「永昌堂」為二進大厝,前進依古型,雕樑畫棟,後進採洋式,二樓華屋,一、二樓均安有祖龕,奉祀第一世(CE914)至十世祖先神主及十一世以後前房祖先神主,其中有一至八世的宋朝「開同進士」陳綱、宋朝進士陳統、陳昌侯、陳棫、陳良才、陳槱、明朝進士正四品中憲大夫陳基虞(二十世),另「浯陽小學校」為西式二樓建築,作為學堂和族人聚會休憩之用,是時未結婚之村男夜間多到永昌堂睡寐,因較為涼爽,民國二十五年聘請老師柯鑽石(女)、陳培實、陳文獻、莊克昌等老師先後任教。
評分此資料集:
平均 0.00 (0 人次投票)

  • 瀏覽次數: 443
  • 下載次數: 3
  • 意見數: 0

回應

發表回應前,請先登入
這是測試站! This is staging.